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Baidu
map
当前位置: 电子书 >

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建设用地再开发政策的理论与实践

纸书售价: 68.8 纸书定价:¥86.0 电子书售价: 34.4

内容简介

作者简介

目录

全部显示∨

全部显示∨

目录

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再开发:问题与反思
一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
(一)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
(二)存量建设用地政策改革创新: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工具
二 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低效问题
(一)“存量建设用地”与“利用低效”:界定与辨析
(二)存量建设用地利用低效的现状
三 存量用地低效利用的原因
(一)土地利用者和管理者的现实选择
(二)现行土地政策和管理模式的必然结果
(三)制度环境的局限
(四)传统用地习惯与观念的内在驱动
四 存量用地低效利用的影响
(一)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
(二)土地收益分配合理化的短板
(三)经济、社会、生态协调发展的重压
五 存量用地低效利用的现实应对
(一)盘活存量:国家用地战略重点的转移
(二)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的地方性试验
(三)小结:政府的力量、市场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
六 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政策的要求
(一)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政策的主要目标
(二)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取向
七 研究目标与全书的安排
(一)全书的研究目标
(二)全书的章节安排
第二章 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选择:理论辨析
一 存量用地再开发中的公共物品问题
(一)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公共物品属性
(二)公共物品供给与利用的困境:四个理论模型
(三)反思公共物品问题: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可能出路
二 治理结构、制度环境、社会基础与存量用地再开发
三 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治理结构选择
(一)存量用地再开发治理结构的简单例子
(二)市场制、层级制和自组织的特征
(三)治理结构引致的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利益分配
(四)存量用地再开发治理结构选择背后的逻辑
四 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制度环境
(一)制度环境的多重影响
(二)制度环境引致的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利益分配
五 存量用地再开发的社会基础
(一)社会基础引致的个体行为
(二)社会基础影响治理结构的选择
(三)社会基础支撑着制度环境
六 总结:全书的理论选择和分析框架
第三章 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法规基础
一 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相关法规梳理
(一)相关法规概述
(二)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相关法规梳理
(三)城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相关法规梳理
二 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法规障碍分析
(一)从增量到存量:产权的转移或调整成为关键
(二)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法规障碍分析
(三)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法规障碍分析
三 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管理立法的地方探索
(一)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地方立法管理简述
(二)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管理立法的地方探索分析
(三)城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管理立法的地方探索分析
四 完善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法规体系的建议
(一)健全集体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
(二)调整城镇土地出让制度
(三)改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
(四)完善政府征收补偿标准的确定规则
(五)构建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法律仲裁制度
第四章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研究
一 问题的提出
(一)政府主导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背景
(二)已有研究的观点和结论
(三)本章的内容架构
二 政府主导城市土地再开发的模式内涵
(一)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一般流程
(二)政府主导模式的核心特征
三 政府主导模式的选择逻辑:理论和案例
(一)政府主导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
(二)收购储备:南昌市万寿宫街区再开发项目
(三)拆迁整合:成都市邛崃西街再开发项目
(四)土地整备:深圳沙湖社区再开发项目
(五)模式选择:零散程度、产权复杂程度和规划用途的影响
四 政府主导模式的收益分配:将补偿拉回制度的笼子
(一)政府主导模式:充分实现利益共享
(二)补偿标准过高:有损公共利益和可持续性
(三)借鉴香港地区的经验:将补偿拉回制度的笼子
五 政府主导模式的潜在隐患:政府债务和土地闲置
(一)再开发规模过大:引发政府债务和土地闲置
(二)政府的局部退让: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
六 政府主导下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建议
(一)研究的主要结论
(二)再开发相关政策改革的建议
第五章 政府主导下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
一 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:破解用地难题的必然选择
二 政府主导下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:内涵和背景
(一)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潜力
(二)政府主导模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
(三)制度环境对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影响
三 案例解析:解读政府主导模式“黑箱”
(一)嘉兴:增减挂钩
(二)成都:集体建设用地流转
(三)深圳:土地整备
四 政府主导模式解析:基于案例的比较
(一)三个案例的简单比较
(二)政府主导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
五 政府主导模式的选择逻辑
六 政府主导下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建议
(一)研究的主要结论
(二)政策建议
第六章 市场参与的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
一 引言
二 市场参与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背景和内涵
(一)市场参与的模式特征
(二)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、市场参与和制度环境
(三)市场参与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理论初探
三 浙江平湖:兼并重组、退低进高
(一)企业兼并重组的始末
(二)企业兼并重组、退低进高的基本特征
(三)企业兼并重组、退低进高的制度条件
(四)企业兼并重组的绩效:退低进高与多方共赢
(五)小结
四 湖北襄阳:依托社会资本的棚户区改造
(一)中原路片区旧城改建(君点·家乐福)项目
(二)依托社会资本改造棚户区的基本特征
(三)依托社会资本改造棚户区的制度条件
(四)社会资本介入的“代价”与预期收益
(五)小结
五 四川成都:华通电子的主动改造
(一)企业主动实施再开发项目的步骤
(二)华通电子电器实业公司木工机床厂的实践
(三)企业主动改造的基本特征
(四)企业主动改造的制度条件
(五)企业主动改造的实际效果
(六)小结
六 解析市场参与模式:基于三个案例的比较
(一)市场参与模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及其片面性
(二)市场参与模式的利益分配
(三)市场参与模式的成本
(四)市场参与模式中的政府行为
(五)小结:市场参与模式选择的逻辑
七 市场参与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建议
(一)研究结论
(二)政策建议
第七章 市场参与的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
一 引言
二 市场参与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内涵
(一)市场参与再开发的模式分类
(二)市场参与再开发面临的问题
三 市场参与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具体案例
(一)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:成都市锦江区的经验
(二)政府作用缺失的隐忧:成都市郫县白鸽村的案例
四 有为政府需为有效市场立规:案例思考
(一)再开发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
(二)再开发离不开土地交易和流转利用等多种平台
(三)再开发离不开相关的制度配套
五 市场参与的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建议
(一)理论结论
(二)政策建议
第八章 利益相关方自组织实施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
一 自组织实施的背景:现实困境下的选择机制
(一)再开发中面临的改造悖论:城中村与棚户区的改造
(二)钉子户的本质:反公地悲剧
(三)以何种方式提供公共物品:政策工具的创新
(四)本章关注的问题和结构安排
二 自组织实施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模式内涵
(一)对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自组织模式的简单概述
(二)城镇自组织模式和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
三 深圳的“整村统筹”:政府与社区居民共赢的机制
(一)南布社区的城中村改造:基于社区居民的自主决策
(二)利益共享:皆大欢喜的收益分配机制
(三)案例小结
四 成都棚户区自治改造模式:自治组织局部参与决策
(一)曹家巷棚户区改造的背景
(二)居民参与的自治组织形式:“自治改造委员会”
(三)曹家巷拆迁的执行过程:从“困难重重”到“水到渠成”
(四)案例小结:公众参与和政府职能转变
五 自组织实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:案例比较的视角
(一)城镇自组织模式出现并得以顺利实施的原因
(二)城镇自组织模式的总体绩效及可能的缺陷
(三)小结:自组织实施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的选择逻辑
六 利益相关方自组织实施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结论及其政策建议
(一)研究的主要结论
(二)主要的政策启示
第九章 利益相关方自组织实施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
一 自组织实施的背景:来自农民的诉求
(一)现阶段我国实施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现状及其问题
(二)三种典型模式的理论初判:公共物品的视角
(三)本章关注的问题和结构安排
二 利益相关方自组织实施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模式内涵
(一)什么是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自组织模式
(二)集体自组织模式与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
(三)不同地方出现的自组织实践简述
三 赣州农村理事会推动宅基地退出
(一)上犹县上湾村的“内部协商,自我平衡”
(二)瑞金市桔源村樟树下的“六统一分”
(三)案例小结
四 成都集体自主整理并流转集体建设用地
(一)柿子树村自主整理建设用地:寻找合适的合作开发方
(二)进一步协商和讨论:发挥村民自主决策机制
(三)满意的流转利益分配:双方共赢的结果
(四)案例小结
五 成都集体自主流转闲置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
(一)大龙村流转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背景
(二)大龙村自主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:创新收益分配方式
(三)案例小结
六 自组织实施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:基于案例比较的视角
(一)集体自组织模式取得的总体绩效评价
(二)集体自组织模式实施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影响因素
(三)小结:集体自组织实施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模式选择的逻辑
七 利益相关方自组织实施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建议
(一)研究的主要结论
(二)主要的政策启示
第十章 理论的反思:存量用地再开发模式的选择
一 问题的提出
二 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治理模式
(一)城乡间建设用地再开发的一般过程
(二)政府主导模式
(三)市场参与模式
(四)自组织模式
三 模式选择的分析框架
(一)交易及其属性的影响
(二)行为人及其属性的影响
(三)正式制度及其特征
(四)将“四要素”联系在一起
四 模式选择的判断:一个简单的实证
(一)不同环节交易属性的比较
(二)治理结构选择理论分析和现实对比
五 案例比较分析的启示
(一)为什么自组织模式能够出现
(二)对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的启示
六 结论
第十一章 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国际地区经验与启示
一 日本、中国台湾土地重划
(一)主要做法
(二)异同点比较
(三)取得成效
(四)存在问题
二 新加坡、中国香港、韩国市区重建
(一)主要做法
(二)异同点比较
(三)取得成效
(四)存在问题
三 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荷兰国家城市更新
(一)主要做法
(二)异同点比较
(三)取得成效
(四)存在问题
四 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英国棕地开发
(一)主要做法
(二)异同点比较
(三)取得成效
(四)存在问题
五 基本经验与启示
(一)满足多元需求是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动力
(二)严格的法律制度是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基础
(三)明晰的权属关系是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必要条件
(四)科学的规划控制与引导是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前提
(五)政府或专门机构在存量用地再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
(六)多样化的资金筹集及改造模式是存量用地再开发的保证
六 对我国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建议
(一)因地制宜、适时适需逐步开展存量用地再开发
(二)树立城市理性增长、节约集约用地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
(三)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为存量用地再开发提供政策保障
(四)明晰土地产权,注重保护各方权益
(五)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
(六)转换政府角色,积极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
(七)拓宽改造的融资渠道,建立多元化运作模式
第十二章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权衡与管理
一 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难题:如何找到背后的“社会规律”
二 难题的核心:财富增长与分配
三 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管理方式
四 管理方式的权衡:过程效率的视角
五 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管理方式选择的逻辑
(一)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
(二)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
(三)土地再开发中的政府、市场与社会
六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建议
(一)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,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
(二)关于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改进
(三)关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政策改进
(四)完善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制度环境

相关图书

浏览历史

清空记录
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Baidu
map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