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化社会中的信用:马克思现代性的视角
纸书售价: ¥44.8 纸书定价:¥56.0 电子书售价: ¥22.4
-
作者: 罗云责任编辑: 宫京蕾出版时间: 2018-05-01ISBN: 978-7-5203-2191-4字数: 169千字浏览人数: 357次所属丛书: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
内容简介
作者简介
目录
目录
导论
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
二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述评
(一)信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
(二)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述评
(三)文献简评
三 选题缘起、研究思路、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
(一)选题缘起
(二)研究思路
(三)研究方法
(四)篇章结构
四 研究特色及创新要点
第一章 信用的含义及其与诚信、信任的关系阐述
一 信用的一般含义
二 信用与诚信
(一)诚信的内涵
(二)诚信是信用实现的道德基础
三 信用与信任
(一)信任的内涵及维度
(二)信任是信用实现的心理前提
四 信用、诚信、信任三者关系简述
第二章 历史变迁中的信用及其特征
一 中国传统道德信用思想
(一)诚实守信:中国传统道德信用思想
(二)中国传统道德信用思想的历史价值
二 西方契约信用思想
(一)遵守契约:西方契约信用思想
(二)西方契约信用思想的现代价值
三 马克思主义信用思想
(一)马克思信用思想
(二)中国共产党人的信用思想
第三章 信用的现代性困境
一 现代性相关理论概述
(一)现代、现代化、现代性
(二)现代性基本理论
(三)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
二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
(一)“现代”的具体时限
(二)辩证看待现代性
(三)异化劳动批判
(四)共产主义社会理想
三 利益与伦理的冲突与张力
(一)义利之辩与“亚当·斯密问题”
(二)利益与伦理的相互对峙
(三)经济与伦理的相互支撑
四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信用问题
(一)现代社会的失信问题
(二)信用问题的影响
第四章 信用问题的现代性背景
一 来自现代社会的外部挑战
(一)传统道德作用流失
(二)制度供给的不足与执行不力
(三)众所瞩目的政府信用问题
二 现代社会中的主体性危机
(一)现代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膨胀
(二)现代社会主体财富欲望的爆发
(三)现代社会主体生活追求的偏颇
第五章 信用的现代性目标
一 信用现代性目标下的“中”“西”“马”关系
(一)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
(二)批判吸收世界文明成果
(三)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
(四)“中”“西”“马”的融合和优势互补
二 信用现代性目标下的学理透视
(一)历史唯物主义: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
(二)博弈论: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重复博弈机制
(三)新制度经济学:构造完备的现代信用制度
第六章 建设有序的现代信用社会
一 建构信用的外在规范秩序
(一)市场机制与信用秩序
(二)建设现代信用法律制度
(三)建设现代征信系统
二 培育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
(一)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何以可能
(二)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的重要性
(三)如何培育守信的内在心灵秩序
第七章 结语
参考文献
后记
版权所有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: 京ICP备05032912号-1 地址: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:100720